小学生的寒假已经开始了,当听说很多小伙伴都已经离开上海,要么回老家,要么去旅行,铍也开始变的不淡定,在这种不安定情绪的影响下,终于,促成了一次周末的杭州两日游。

周六的天气略显的阴郁,当我们站在松江南的火车站台上,空旷的郊区让人觉得冬日里的风都要更大一些,一列不停靠的列车呼啸的飞过,巨大的噪音让人难以忍受,冷风夹杂着气流扑面而来,此时心中感慨的却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随着时间与科技的发展,变的越来越近了。

杭州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,相反还有一种熟悉与亲切的感觉,毕竟是当年选择想要去生活的城市,只是没有如愿罢了,若干年前,也因为参与一个项目的缘故,每个月都要去三次杭州,这个频次持续了整整一年的时间。除此之外,带着孩子过来旅游这也已经是第三次了。这时,距离我第一次来杭州,已经过去了22年之久。

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带铍过来,那是一次国庆长假的临时决定,来杭州呆了五天,暑气尤在,又因假期人山人海,并没有真正去体验,只是在下榻酒店的附近闲散的逛了逛,又偶尔随意的攀上一辆公交车,没有目的的坐着,在不知名的站点下车,再坐回来,顺便看看城市的风景。

这次旅行依旧是没有目的的,于是便把重点放在了最有名气的西湖景区,并把酒店定在了西湖中老牌且具备现代网红气质的西湖国宾馆。仅仅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很快就到了,出站后决定转一趟地铁先前往西湖附近,在这里还要推崇一下杭州在互联网时代所处的前卫低位,仅仅坐地铁这项,手机端的扫码乘车方式比上海还要方便。

随便在西湖附近的龙翔桥站下车后,便开始了走走看看的低配旅行。杭州的很多街道还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味道,连带着街道两旁的商铺都会透露着一种道不清的滋味。冬日的西湖并不拥挤,有些地方反而有着难得的清净。对我而言,清清的湖水是这些年来西湖最好的变化,靠近岸边的区域,不再是垃圾和枯枝落叶,清可见底的湖边更多了许多栖息的鸳鸯。

路上还偶遇了一家三口请我帮忙拍照,他们每年都会在断桥附近的同一个位置,拍一张一家三口的合影,这在未来,都会是非常珍贵的回忆。原计划在夕霞小筑享受一餐美食,无奈没有提前预定而不得不再觅食处。最终爬了一段宝石山山路后,在保俶塔下的一家文艺范书吧餐厅解决了午餐困扰。

之后便是继续前行,终于在步数达到20000左右的时候达到了酒店。第一次入住西湖国宾馆,确实有些惊艳,不愧是西湖中的西湖,园林式布局本就在景区占有很大一片区域,更为难得的是辖内风景也不输于西湖其它区域。亭台楼阁、古木青草,由低矮的江南园林特色建筑衬托,入眼皆景。

整个上午虽是闲散的逛,但步数多了总归是让人疲累,办理入住后索性没再出去,直接来到了酒店红吧叫了一份下午茶,很精致的点心茶水,舒适的让人忍不住打了个盹。在一顿东坡肉的晚餐后,第一天的放逐也就结束了,过程很普通,主要靠回味。

第二天的行程一直还没确定,走出酒店后才决定去一趟河坊街,这次走过去就没那么现实了,于是滴滴了一辆出租车,开车师傅很是健谈,讲了西湖、说了龙井,洋溢着杭州人的自豪。说到去西湖游览了解背后的底蕴是非常重要的,我后来归纳了一下,大概就是两个字:应景!就拿最出名的西湖十景来说,断桥残雪,除了了解民间传说《白蛇传》颇为浪漫的人妖缘,真正去体验的还是应在冬季银装素裹之际,去发现这不一样的景色;再比如雷峰夕照,除了因为地处西湖南岸净慈寺前的夕照山上外,还应该在夕阳斜照下,去欣赏“夕照雷峰霞满天,天光云影碧水涟”的特殊美景。到达河坊街已近中午,做为古杭州的商业中心,十几年前曾经来过一次,之前的印象已经全部改变了,这次反而像是到了个新的地方。杭州的特色产品在这条街道上体现的淋漓尽致,遗憾的是没能体会刚才出租车师傅所津津乐道的河坊街夜景。

这次的旅行很短暂,回来后才发现,新型肺炎的疫情已经有点控制不住了,可能后边有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都不再适合出行,短暂的一段,先慢慢回味。待到风清日朗,再去踏寻新的旅程。